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汽车零部件纳入召回管理条例 不配合调查最高可罚3万元

        导读:汽车零部件纳入召回管理条例 不配合调查最高可罚3万元,业内人士指出,将零部件生产企业纳入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监管之中,有利于以后售后维修市场的规范。

        参考《中国汽车零部市场发展分析与盈利战略研究报告(2014-2019)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地将零部件生产者纳入产品召回管理办法中,业内认为,此举或将有利于以后售后维修市场的规范。
  不配合调查最高可罚3万元
  与此前的《召回条例》不同,《意见稿》明确提出,“ 经营者、汽车产品零部件生产者应当向质检总局报告所获知的汽车产品可能存在缺陷的相关信息,并通报生产者”。“质检总局和受委托的省级质检部门开展缺陷调查,可以进入生产者、经营者、零部件生产者的生产经营场所进行现场调查”。“零部件生产者违反本办法规定不配合缺陷调查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至此,《意见稿》明确将汽车产品零部件生产者纳入汽车召回管理范畴。
  业内人士指出,将零部件生产企业纳入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监管之中,有利于以后售后维修市场的规范。然而,“1万-3万元的罚款金额”对于汽车生产者和零部件供应商来说,显得有点不痛不痒。惩罚措施若不能击中生产者和供应商的痛点,生产者恐怕会明知故犯,该项规定日渐形同虚设,难以产生预期的效果。
  召回通告措施将不断完善
  除了零部件生产企业纳入召回管理范畴外,《意见稿》另一大亮点在于提出“生产者应当建立健全汽车产品可追溯信息管理制度,确保能够及时确定缺陷汽车产品的召回范围并通知车主。”“生产者应当自召回计划备案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通过报刊、网站、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发布缺陷汽车产品信息和实施召回的相关信息,并保存车主名称、有效证件号码、通信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在30个工作日内以挂号信等有效方式告知车主。以及提出生产者应当通过热线电话、网络平台等方式接受公众咨询,进一步说明产品存在的缺陷、避免损害发生的应急处置方法和生产者消除缺陷的措施等事项。”
  若未按时更新备案信息的;未按时提交调查分析结果的;未按规定保存汽车产品召回记录的;未按规定发布缺陷汽车产品信息和召回信息的;未将召回计划通报零部件生产者的,且逾期未改正的,将被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组织听证办法获认可
  此外,《意见稿》不仅明确生产者的义务,也给予其更充分的权利。《意见稿》明确,“当质检总局调查认为汽车产品存在缺陷的,应当向生产者发出缺陷汽车产品召回通知书,通知生产者实施召回。生产者认为其汽车产品不存在缺陷的,可以自收到缺陷汽车产品召回通知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质检总局提出书面异议,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对于生产者在15个工作日内提出异议的处理,“质检总局应当组织与生产者无利害关系的专家对生产者提交的证明材料进行论证;必要时质检总局可以组织对汽车产品进行技术检测或者鉴定;生产者申请听证的或质检总局根据工作需要认为有必要组织听证的,可以组织听证。”
  零部件生产者不再旁观
  一般来说,一辆普通轿车约由1万多个不可拆卸的独立零部件组装而成,部分结构极其复杂的特制车辆的独立零部件甚至多达2万个以上。任何一个零部件出现问题,都会对整辆汽车造成影响,轻则影响驾驶感受,重则车毁人亡。
  南都记者近日对近年以来的国内汽车召回事件进行统计,发现不少召回都是由于零部件材料没有达到要求造成,其中以去年年底因中国一个次级供应商在供给阿斯顿马丁的一个零部件中使用了假冒塑材,导致阿斯顿马丁全球召回风波,最引人瞩目。然而,在这么多零部件引起的召回事件中,零部件生产者始终都处于旁观者的角色。
  事实上,在此之前,我国关于零部件问题的召回仍存在空白,除了2011年锦湖轮胎、2013年普利司通轮胎进行过召回,基本没有其他零部件厂商进行过召回。而美国自从1966年实施召回以来,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 H T SA )就要求汽车制造商履 行 整 车和 零 部 件召回义务。如今,《意见稿》的出台,无疑对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加强了监管。面对零部件制造环节出现问题,零部件生产者也要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二手车行业相关政策:培育壮大二手车经营主体

我国及部分省市二手车行业相关政策:培育壮大二手车经营主体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二手车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二手车行业稳定发展,比如2024年12月河南省发布的《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按照规定实施报废汽车回收更新、二手车置换、高能效(水效)等级家电购置等补贴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加大政策力度。

2025年04月0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乘用车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发展电动乘用车

我国及部分省市乘用车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发展电动乘用车

为推动乘用车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4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发展电动乘用车,稳步推进公交车电动化替代,探索推广应用新能源中重型货车。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检测行业相关政策:研究开展双挂汽车列车运输测试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检测行业相关政策:研究开展双挂汽车列车运输测试

汽车检测是指对汽车进行各种技术性能和安全性的检查和诊断,主要包括安全性检测、综合性能检测、汽车故障检测和汽车维修检测诊断等,由强制性车检、非强制性车检和新车检测组成。

2025年02月2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连接器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构建完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态系统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连接器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构建完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态系统

近些年来,为推动汽车连接器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发布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要加快构建完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态系统,降低消费者零部件使用成本。

2025年02月2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汽车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通行试点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汽车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通行试点

为推动智能汽车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5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发布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主动顺应智能驾驶趋势。要统筹保险行业力量,全面系统研究智能驾驶、车型快速迭代等对车险经营的中长期影响,及早谋划转型发展。

2025年02月1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拆解行业相关政策:优化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布局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拆解行业相关政策:优化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布局

近些年来,为促进汽车拆解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3月商务部等14部门发布的《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推动汽车换“能”,着眼于新车、二手车、报废车、汽车后市场等汽车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畅通循环堵点,强化改革创新引领,全链条促进汽车以旧换新。

2025年02月13日
丰富商业车险产品【附我国及各省份汽车保险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丰富商业车险产品【附我国及各省份汽车保险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汽车保险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汽车保险行业稳定发展,比如2024年4月山东省发布的《山东省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提出鼓励保险机构进一步丰富汽车保险产品和服务,适时优化新能源汽车等保险费率。

2025年02月1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无人驾驶行业相关政策:有序推动无人车在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示范应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无人驾驶行业相关政策:有序推动无人车在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示范应用

为推动无人驾驶技术发展,我国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4年12月国家数据局等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提出聚焦无人驾驶、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数据密集型产业发展需求,加速数智融合关键技术创新。

2025年02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