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9年辽宁沈阳智慧产业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目标、国内外主要企业及主要政策

 

发展目标

到2020年,相关领域产业产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平均年增速为100%,培育1-2家年具有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的骨干企业。

参考指标

全球产业规模:预计到2020年,全球产业规模约为4万亿,增长速度约80%。
我国产业规模:预计到2020年,我国产业规模约为3000亿,增长速度约80%。
(测算依据:根据我国《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自主品牌纯电动和插电式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预计同期智能网联汽车年销售量约为60万辆,产业销售额约为3000亿。根据沈阳市汽车产业在全国的发展水平,预计沈阳相关领域年产值约为全国总产值的6%,在200亿元左右。)

国外龙头企业

宝马、丰田、沃尔沃、奥迪、奔驰、日产、福特、苹果、谷歌、微软、思科、通用、现代

国内龙头企业

上海汽车、一汽集团、长安汽车、北京现代、比亚迪、阿里巴巴、乐视、百度

沈阳市
主要企业

华晨、宝马、通用

关键政策

1、支持传统汽车企业转型发展,提供资金扶持。

2、基于汽车、信息等行业企业,组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联盟,共同促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完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
3、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加强标准贯彻。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分析报告-市场现状与未来商机分析

资料来源:辽宁沈阳人民政府网站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优化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附我国及各省份停车场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优化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附我国及各省份停车场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停车场是供车辆停放之场所。停车场有仅画停车格而无人管理及收费的简易停车场,亦有配有出入栏口、泊车管理员及计时收款员的收费停车场。现代化的停车场常有自动化计时收费系统、闭路电视及录影机系统。

2025年04月2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轻卡行业相关政策:研究推广城市配送专用中型厢式货车

我国及部分省市轻卡行业相关政策:研究推广城市配送专用中型厢式货车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轻卡行业的发展,比如2025年4月北京市发布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 打造高精尖产业主阵地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保险机构创新科技保险产品,支持商业航天、新能源货车等领域专精特新企业购买科技保险险种。

2025年04月2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二手车行业相关政策:培育壮大二手车经营主体

我国及部分省市二手车行业相关政策:培育壮大二手车经营主体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二手车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二手车行业稳定发展,比如2024年12月河南省发布的《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按照规定实施报废汽车回收更新、二手车置换、高能效(水效)等级家电购置等补贴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加大政策力度。

2025年04月0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乘用车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发展电动乘用车

我国及部分省市乘用车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发展电动乘用车

为推动乘用车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4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发展电动乘用车,稳步推进公交车电动化替代,探索推广应用新能源中重型货车。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检测行业相关政策:研究开展双挂汽车列车运输测试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检测行业相关政策:研究开展双挂汽车列车运输测试

汽车检测是指对汽车进行各种技术性能和安全性的检查和诊断,主要包括安全性检测、综合性能检测、汽车故障检测和汽车维修检测诊断等,由强制性车检、非强制性车检和新车检测组成。

2025年02月2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连接器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构建完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态系统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连接器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构建完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态系统

近些年来,为推动汽车连接器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发布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要加快构建完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态系统,降低消费者零部件使用成本。

2025年02月2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