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实施 多种品牌得换装改名

  导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实施 多种品牌得换装改名。新规指出,除了达到相关标准的天然矿泉水外,市面上在售的饮用水将被归为两类:饮用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而且,“蒸馏水”“活化水”“小分子团水”“功能水”“能量水”等名称,都将被禁止出现在外包装标签上。也就是说,五花八门的包装饮用水将迎来一大波更名潮、换装潮。

  参考《中国饮用行业分析与盈利空间预测报告(2015-2020)

  天然矿泉水、纯净水、冰川水、苏打水……只想买瓶水,但各种概念让人昏了头。昨天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19298-2014)(以下简称“包装饮用水新国标”)正式实施,除了天然矿泉水外,包装饮用水将只分为两种类别:饮用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什么矿物质水、富氧水、离子水等等不规范的叫法,根据新国标,将在2016年前完成“更名换装”。也就是说,大家熟悉的农夫山泉天然水、康师傅矿物质水等老面孔,下半年将会跟大家说再见了。

  现代快报记者 徐萌 张瑜

  探访

  超市里瓶装水有十几种,看得人眼花

  天然矿泉水、纯净水、冰川水、天然水、矿物质水、富硒水……昨天下午,现代快报记者在南京新街口、大行宫附近的几家大型超市看到,“底子”并无差别的饮用水,以十几种形象亮相货架,眼睛都看花了。

  仔细查看包装说明,它们还是从五湖四海汇聚而来:念青唐古拉山、昆仑山、长白山等。有的还注明了矿物质元素多样、pH值呈天然弱碱性、世界稀有小分子团水等。

  苏打水号称能平衡人体内的酸碱度、矿物质水号称为人补充多种所需的矿物。此外,竹炭水包装上还写着:“经过特制竹炭深层处理、过滤制造,更加净化水质”。

  同样是500毫升,苏打水为8元、竹炭水为4元、天然矿泉水4元,矿物质水的价格约2.5元,饮用纯净水的价格均不超过1.5元。

  各种各样的矿泉水,到底有什么不同呢?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天然矿泉水是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并赋存在特定地质构造岩层中的地下矿水;其他多属于人工水,康师傅矿物质水的配料表中,就是在水中加入了氯化钾、硫酸镁等食品添加剂。

  新规

  以后只有“饮用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

  昨天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正式开始实施,适用范围除了饮用天然矿泉水之外,包括所有直接饮用的包装饮用水。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新规是强制性标准,它对包装饮用水的类别、成分和名称都作出了规范。

  新规指出,除了达到相关标准的天然矿泉水外,市面上在售的饮用水将被归为两类:饮用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而且,“蒸馏水”“活化水”“小分子团水”“功能水”“能量水”等名称,都将被禁止出现在外包装标签上。也就是说,五花八门的包装饮用水将迎来一大波更名潮、换装潮。

  以后,包装饮用水的产品名称附近,还会出现“添加食品添加剂用于调节口味”一排小字。当包装饮用水添加使用了硫酸镁、硫酸锌、氯化钙、氯化钾等食品添加剂时,要按规定加上相关标识。

  瓶装水年底前完成“换装”

  新国标已经开始实施,为什么现在超市里还能看到矿物质水、竹炭水呢?

  现代快报记者获悉,新国标中对包装饮用水的标签标识要求是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2016年1月1日以后生产的包装饮用水的标签标识应当符合新国标要求,而在此之前生产的包装饮用水可以继续销售至保质期为止。下半年,包装饮用水将迎大规模换装。.

  有外地媒体报道称,康师傅矿物质水已经开始换装,更换成“康师傅优悦包装饮用水”,并在商标上加注了“特加入矿物质类食品添加剂”字样;娃哈哈“富氧水”也将有新名字。也就是说,已经有包装饮用水企业开始更名、换装,提前执行新标准了。昨天,现代快报记者走访了南京市中心几家大型超市,并未发现已经换新装的包装饮用水。

  大家熟悉的农夫山泉“有点甜”、康师傅矿物质水将改个什么名字?玩概念的冰川水、竹炭水、苏打水如何突出自身特点呢?昨天,现代快报记者试图让相关饮用水企业提前“剧透”一下,但由于是周末,未能从相关厂家得到回应。

  江苏一位饮用水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以往很多饮用水都在炒概念,而且就因为这些概念能把饮用水卖得很贵。“像很多写着矿物质水的,就是额外添加了氯化钙、硫酸镁等成分,相当于食品添加剂,与矿泉水性质完全不一样。”对方说,而标签标识的修改和规范,则可以尽量减少消费者对饮用水产品的误读。

  业内人士预计,包装饮用水的更名和换装,会在下半年大规模进行。根据新国标规定,包装饮用水标签更改会给企业一个缓冲期,最迟期限是2016年1月1日。到时候,它们的新名字、新包装都会一一揭晓。

  保留大肠菌群指标

  取消了多项细菌指标
饮用水新国标中,除了关于饮用水叫法的变化,还有一些亮点值得关注。

  比如微生物指标,在新国标中保留了大肠菌群指标,同时新增了铜绿假单胞菌指标,不再保留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计数,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及志贺氏菌指标。

  到底这些都意味着什么呢?国家卫计委专门作出解释称,菌落总数、霉菌、酵母属于卫生指示菌,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公众健康,而过度控制卫生指示菌和杀菌可能导致饮用水中溴酸盐含量升高,构成健康风险。目前,国际上多个机构和地区的相关标准法规中,并未对包装饮用水设立卫生指示菌指标。

  此外,对于新国标中保留了大肠菌群指标,增加了条件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又称绿脓杆菌)指标。国家卫计委解释,由于国际上没有饮用水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及志贺氏菌指标,且尚无充分科学依据,所以不再保留。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速冻食品行业相关政策:强化食品安全监管

我国及部分省市速冻食品行业相关政策:强化食品安全监管

为促进速冻食品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强化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化农产品药物残留治理,推进兽用抗菌药减量使用。

2025年03月1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饮料行业相关政策: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

我国及部分省市饮料行业相关政策: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

为推动促进饮料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5年2月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发布的《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严守消费安全底线,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加强群众关切的米面油、肉蛋奶等重点食品监管。

2025年03月03日
促进国产生鲜乳消费【附我国及各省份乳制品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促进国产生鲜乳消费【附我国及各省份乳制品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乳制品指的是使用牛乳或羊乳及其加工制品为主要原料,加入或不加入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辅料,使用法律法规及标准规定所要求的条件,经加工制成的各种食品,也叫奶油制品。

2025年02月2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预制菜行业相关政策:研究制定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我国及部分省市预制菜行业相关政策:研究制定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近些年来,为促进预制菜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研究制定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统筹制定严谨、统一的覆盖预制菜生产加工、冷藏冷冻和冷链物流等环节的标准,明确规范预制菜食品安全要求。

2025年02月1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方便食品行业相关政策:加强全谷物方便食品等标准制修订

我国及部分省市方便食品行业相关政策:加强全谷物方便食品等标准制修订

为推进方便食品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技术部等部门发布的《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2024—2035年)》提出加强全谷物原料、全谷物主食品及全谷物方便食品等标准的制修订。

2025年02月1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有机食品行业相关政策: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我国及部分省市有机食品行业相关政策: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为促进有机食品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4年7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聚焦国家重大战略,着力提升节能减排、食品安全、网络安全、安全生产、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数字社会等领域认可技术支撑水平。

2025年01月20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休闲食品行业相关政策:完善食品等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标准

我国及部分省市休闲食品行业相关政策:完善食品等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标准

为推动休闲食品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4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提出培育发展生物农业,开拓新型食品资源。积极发展合成生物技术,稳慎推进新型食物产业化。发展食品发酵工业,加快非粮生物质制糖等技术研发应用。拓展新型饲用蛋白来源,推广应用微生物菌体蛋白。

2024年12月02日
2023-2024年我国及部分省市食品添加剂行业相关政策汇总:加强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管控

2023-2024年我国及部分省市食品添加剂行业相关政策汇总:加强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管控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食品添加剂行业的发展,比如2024年4月山东省发布的《关于完善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监督企业合法合规使用食品添加剂,探索向销售使用环节延伸风险管控,优化食品安全管理,尽可能降低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2024年11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