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9年中国绿色食品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绿色食品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

       行业主管部门主要包括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并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并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已并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由国务院设立,主要负责分析食品安全形势,研究部署、统筹指导食品安全工作,提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大政策措施,督促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是国务院组成部门,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制定、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起草食品安全及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草案,拟定政策规划,并制定食品行政许可的实施办法并监督实施等工作。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管出入境商品检验、出入境卫生检疫、出入境动植物检疫、进出口食品安全和认证认可、标准化等工作。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进行监督管理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对区域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另外,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等部委的政策也对本行业产生一定影响。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以及各区域性食品行业协会、青梅协会为行业自律性组织,承担行业自律、协调、监督以及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等职能。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规章

       行业涉及的主要法律法规及规章如下: 

序号

名称

发布单位

施行时间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2017年修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8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8年修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510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2018年修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59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18年修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611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2018年修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391

6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2016年修正)

国务院

201626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国务院

200591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

国务院

199046

9

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016101

10

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016101

11

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认监委

201688

12

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01651

13

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01631

14

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2017年修正)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015101

15

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2017年修正)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015101

16

食品经营许可审查通则(试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015930

17

食品召回管理办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01591

18

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01521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1481

20

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2018年修正)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201231

21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2009年修订)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91022

22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591

23

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2017年修正)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3101

24

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2017年修正)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0330

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卫生部(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0121


       3、行业主要产业政策 

        食品生产关系到国计民生,国家及地方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多项行业发展规划文件以及产业扶持政策,主要如下:

序号

时间

发布单位

文件名称

主要内容

1

20191

农业农村部等15部门

《关于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提出了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涵盖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布局调整、积极培育精深加工企业、提升技术装备水平等内容。鼓励一批在经济规模、科技含量和社会影响力方面具有引领优势的加工企业突出主业,适度延伸产业链条;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申请发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债券,申请上市、新三板等挂牌融资。

2

20181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

3

20174

漳州市诏安县人民政府

《关于扶持青梅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十三五期间,全县计划建设万亩青梅低产老果园改造提升示范片和新建万亩现代化、标准化梅园高产示范片。通过项目带动,技术聚集,良种普及,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生产,科学化管理,较大程度地提高青梅的单产和品质……扶持有关农业企业及中介组织开展青梅良种繁育和青梅加工企业开展青梅精深加工……加快推进我县青梅产业的发展步伐,实现到2020年全县青梅种植面积达20万亩,总产量达20万吨,青梅总产值达36亿元的奋斗目标。

4

20172

国务院

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

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严谨的标准、严格的监管、严厉的处罚、严肃的问责,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着力推进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依法治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动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促进食品产业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5

20171

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意见要求到2020年,食品工业规模化、智能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预期年均增长7%左右;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两化融合水平显著提升,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取得突出成效,能耗、水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进一步下降。

6

201612

国务院

《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提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吸引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建设运营产业园,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精深加工、现代营销,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

7

201612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

立足资源优势和特色,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引领,着力构建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进一步丰富品种、提升质量、创建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依靠科学技术,建设全程质量控制、清洁生产和可追溯体系,生产开发安全优质、绿色生态的各类食品及加工品,促进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8%,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4∶1……2025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5%,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基本接近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

8

201611

农业部(现农村农业部)

《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任务包括:做优农村第一产业,推进优质农产品生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整体水平,加强与健康、养生、养老、旅游等产业融合对接,开发功能性及特殊人群膳食相关产品;做活农村第三产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创新融合机制,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鼓励一批在经济规模、科技含量和社会影响力方面具有引领优势的企业突出主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流通服务、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等,推进产业化经营。在重点布局上,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区域布局,因地制宜推进融合发展,依托重点加工产业,合理布局初加工、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以及传统食品加工业,推进冷链物流、智能物流等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新型商业营销模式。

9

20164

农业部(现农村农业部)

《全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

推动十三五时期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全面提升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水平,包括:扎实推进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发展质量;着力扶强生产主体,持续扩大总量规模;不断强化市场营销服务,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全面加强品牌保护,不断提升品牌的公信力等……“2020年,全国绿色食品产业总量规模进一步扩大,企业总数达到11,000家,产品总数达到27,000个,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面积达到6.5亿亩,绿色食品总产量占全国食用农产品及加工食品总产量5%以上。绿色食品质量和品牌公信力、认知度明显提升,质量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出口企业比例明显上升,达到60%以上

10

20141

国务院办公厅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

提出加快建设产业特色明显、集群优势突出、结构布局合理的现代食品加工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品牌信誉好、产品质量高、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中型食品加工及配送企业。2020年,传统食品加工程度大幅提高,食品加工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全国食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YX)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速冻水饺行业相关政策:持续推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完善

我国及部分省市速冻水饺行业相关政策:持续推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完善

‌速冻水饺‌是一种经过急速冷冻的饺子,可以在任何时候食用。它是将包好的饺子通过速冻技术进行处理,以达到冷藏的目的,从而保持其原始品质和风味。

2024年09月2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月饼行业相关政策:推进“跨境电子商务+休闲食品”发展

我国及部分省市月饼行业相关政策:推进“跨境电子商务+休闲食品”发展

月饼,又称月团、小饼、丰收饼、团圆饼等,是中秋节的时节食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通过吃月饼和赏月来庆祝中秋节,表达对家人团聚的祝愿。

2024年09月1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低糖食品行业相关政策: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

我国及部分省市低糖食品行业相关政策: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

低糖食品一般是指糖分含量低,在国家标准允许的范围内而已,无脂食品也并非真的没有脂肪。

2024年08月15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牛奶行业相关政策:大力推进奶业等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及部分省市牛奶行业相关政策:大力推进奶业等产业高质量发展

牛奶是最古老的天然乳制品之一,它是由奶牛所产的鲜乳汁或复原乳经过不同的方式及原料配比加工而成的乳制品。

2024年08月1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食品加工行业相关政策:实施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监管

我国及部分省市食品加工行业相关政策:实施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监管

为推动食品加工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强化质量安全,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实施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监管。严格食品原料进货查验,严把食品原料准入关。

2024年08月0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食品安全检测行业相关政策:实施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监管

我国及部分省市食品安全检测行业相关政策:实施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监管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食品安全检测行业的发展,比如河南省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计量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围绕食品安全、贸易结算、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领域的计量监管需求,加强计量器具强制检定能力建设。

2024年06月2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大豆磷脂行业相关政策:围绕大豆磷脂等开展精深加工

我国及部分省市大豆磷脂行业相关政策:围绕大豆磷脂等开展精深加工

大豆磷脂是一种混合磷脂,是从生产大豆油的副产品中提取的。大豆磷脂的组成成分较为复杂,主要包括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磷脂酰肌醇(肌醇磷脂)、磷脂酰丝胺酸(丝胺酸磷脂)等,这些成分都是构成人体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年05月1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人造奶油行业相关政策:推动生物技术在食品等领域融合应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人造奶油行业相关政策:推动生物技术在食品等领域融合应用

人造奶油是一种可塑性的油脂品,主要由植物油、部分动物油、水和调味料经过调配加工而成。人造奶油的外观和口感类似于天然奶油,但成分上有显著差异。人造奶油通常不含防腐剂,其主要成分为反式脂肪酸。虽然人造奶油中含有的反式脂肪酸可以模仿天然奶油的风味,但长期大量食用可能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如增加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024年05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