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
“十四五”时期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主要指标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把乡村作为极其宝贵的稀缺资源、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加快推进新型小城镇综合体、川西林盘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打造功能完善、宜居宜业、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大邑样板。
“十四五”时期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山水文旅县城重点工程发展主要指标
以补短板、强弱项为导向,加快推进有机更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提升功能品质,推动城市整体形态、发展方式、营城路径全方位深层次转变,打造“潮流化、生活味”山水文旅县城。
“十四五”时期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优化主体功能分区 完善“1392”空间结构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明确三类空间分布,完善“1392”空间结构,加快形成功能约束有效、开发建设有序、资源配置优化、整体效能提升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十四五”时期四川省成都市聚焦精准匹配 创新关键要素供给
增强土地要素支撑。加大工业用地规模保障,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中,到2025年,全市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重提升至20%以上。工业用地实施精细化管理,划定工业用地区块,划分红线黄线控制线,明确基本工业空间、可调整置换空间。加大清理腾退闲置土地力度,系统开展各区(市)县工业用地情况摸排,制定分类分级实施方案。
“十四五”时期四川省成都市聚焦开放合作 构筑区域竞争优势
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都市圈建设等机遇,建设高效分工、特色鲜明、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产业协同发展局面,构建面向国际的开放型制造业体系。
“十四五”时期四川省成都市聚焦融通发展 培育高质量企业群体
坚持市场导向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开展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行动,突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构建各类企业资源共享、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
“十四五”时期四川省成都市聚焦生态导向 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以工业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生产方式清洁化改造为抓手,以加快绿色产业发展为导向,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和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工业低碳绿色化转型。
“十四五”时期四川省成都市聚焦“成都智造” 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顺应全球生产方式加速变革趋势,坚持工业互联网思维,发挥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作用,打响“成都智造”品牌,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十四五”时期四川省成都市聚焦建圈强链 构建优势产业生态体系
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推进优势产业“锻长板、补短板、提能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融入全国产业循环、面向全球竞争的成都制造重要力量。
“十四五”时期四川省成都市优化空间功能布局 推进产业协同发展
围绕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的城市核心功能,推进产业协同错位,增强功能优势,优化功能布局,构建更具城市竞争力的经济地理空间。
“十四五”时期四川省成都市联动生产性服务业 打造升级新力量
着力生产服务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发展总集成总承包、工业设计、工业互联网、供应链管理、科技服务、产业金融等,为生产提供核心能力服务和高附加值支持,增强产业体系能力。
“十四五”时期四川省成都市超前布局未来产业 抢占发展新赛道
瞄准中长期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方向,培育发展区块链、量子互联网、分子诊断、光芯片、合成生物、6G、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第三代互联网(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到2025年,打造一批全市未来产业的突破口和增长点,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增强新动能,在未来竞争中赢得发展主动。
“十四五”时期四川省成都市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主要指标
瞄准新科技革命群体性爆发方向,着眼5年内有望形成增量突破的领域,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前沿医学、医美产业、时尚产业、柔性电子、卫星互联网、超高清显示等,形成3~5个全球、全国产业地标,打造成都未来发展的战略增长点。
“十四五”时期四川省成都市电子信息行业发展主要指标
电子信息产业聚焦“芯屏端软智网储”等重点领域,全面巩固提升优势领域国际竞争力。打造以AMOLED为核心的新型显示产业,培育智能终端产业,提升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国际竞争力,积极发展先进存储产业,加快推动高端软件、信息网络、超高清视频产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到2025年营业收入突破1.5万亿元,建设世界集成电路重要基地、国际智
“十四五”时期河北省保定市实景三维建设工程发展主要指标
利用实景三维建模技术,分批分步构建三维地理场景,从重点区域开始,逐步实施三维实景建模及入库工作,建成保定市多尺度三维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打造“实景保定”,为智慧保定、新型城镇化、公共安全、社会管理等提供立体化的基础地理数据支撑。
“十四五”时期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创新载体建设重点工程发展主要指标
发挥政府推进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加快建设高品质科创空间,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和孵化平台,不断完善校院企地协同创新体系,推进各类创新资源向大邑集聚。力争到2025年,培育和引进研发平台、试验平台、检测平台、生产平台30 个以上,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累计建立研发机构80 个以上,创新创业载体面积达40 万平米。
“十四五”时期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四个“深化”重点领域制度改革发展主要指标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以“五项制度改革”为统领,聚焦发展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聚焦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改革,持续发力、集中攻坚,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十四五”时期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
以市场主体和市民获得感为重要评价标准,提高投资贸易、行政许可、政策支持、要素匹配、司法保护等便利度,建设稳定、公平、可及的营商环境。
“十四五”时期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验
聚焦国家赋予成都西部片区改革试验任务,围绕重点改革任务,先行先试,探索针对性原创性差异化的大邑改革路径和方式,为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