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公共服务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布《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附解读)

近年来,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快速发展,作业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在服务农业生产、支持防灾减灾救灾、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重大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2020-12-03

文旅部、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持续更新迭代,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为坚定不移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持续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旅游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助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2020-12-01

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发布《关于贯彻执行15项医疗保障信息业务编码标准》的通知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标准化战略,推动医疗保障信息化标准化融合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及《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医疗保障标准化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医保发〔2019〕39号)等文件要求,现就做好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医疗服务项目、药品和医用耗材等15项医疗保障信息业务编码标准贯彻执行工作通知如下:

2020-11-30

生态环境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程序规定

为了规范生态环境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简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要求,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海洋环境保护、放射性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2020-11-30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的通知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并先后在福建、江西、贵州和海南四省开展试验区建设。几年来,各试验区围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经国务院同意,现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予以印发,供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结合实际学习借鉴,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2020-11-30

文旅部、北京冬奥组委秘书行政部、体育局发布《关于开展全国冰雪旅游宣传推广活动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根据冬季旅游的规律和特点,为推动冰雪旅游发展,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进一步繁荣和建设国内冬季冰雪旅游大市场,助力扩大内需战略,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冬奥组委、国家体育总局决定共同开展全国冰雪旅游宣传推广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2020-11-30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2020-11-27

司法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监管提高司法鉴定质量和公信力》的意见

司法鉴定制度是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帮助司法机关查明案件事实的司法保障制度。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监管,提高司法鉴定质量和公信力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完善体制机制,严格监督管理,不断提升司法鉴定质量和公信力,现提出如下意见。

2020-11-27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2021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

经国务院批准,现将2021年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放假调休日期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2020-11-27

司法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监管提高司法鉴定质量和公信力》的意见

司法鉴定制度是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帮助司法机关查明案件事实的司法保障制度。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监管,提高司法鉴定质量和公信力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完善体制机制,严格监督管理,不断提升司法鉴定质量和公信力,现提出如下意见。

2020-11-26

生态环境部就《核动力厂营运单位核安全报告规定》发布答记者问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核动力厂营运单位核安全报告规定》(部令第13号),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为使社会各界深入了解《核动力厂营运单位核安全报告规定》(以下简称《报告规定》)的编制背景、原则和内容等,生态环境部核电安全监管司有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2020-11-26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2021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

经国务院批准,现将2021年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放假调休日期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2020-11-26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

2015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这一伟大实践中,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锐意创新、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先进模范人物,他们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优秀代表、时代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他们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和崇高品质,生动诠释了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创造精神

2020-11-26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地区、各部门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工作统筹,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聚焦涉及老年人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确保各项工作做实做细、落实到位,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

2020-11-26

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治理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法律法规及政策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由于涉及到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生态景观的众多业务细分领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都将履行相应的监管职责,对行业的规范及发展予以指导。

2020-11-26

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附答记者问)

近年来,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规划环评)在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优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部分产业园区管理机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规划环评文件编制质量参差不齐、规划环评效力发挥不够等问题依然存在。随着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不断提高和地方改革实践推进,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衔接、对入园建设项目环评简化的指导工作亟待加强。为夯实主体责任、推进规划环评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衔接、指导入园建设项目环评改革

2020-11-25

银保监发布《关于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的通知(附答记者问)

为了规范保险代理人的经营行为,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2020-11-24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对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

大督查。从督查情况看,各有关地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迎难而上、担当作为,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2020-11-24

国务院发布《关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一业一证” 改革试点大幅降低行业准入成本总体方案》的批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同意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试点期为自批复之日起至2022年底。原则同意《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大幅降低行业准入成本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0-11-2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公示《同意建立反不正当竞争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件

国务院同意建立由市场监管总局牵头的反不正当竞争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不刻制印章,不正式行文,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规定和有关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开展工作。

2020-11-20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